黄鳝的做法
鳝鱼介绍
鳝鱼又称黄鳝、长鱼、海蛇,因肤色黄,故有“黄鳝”之称。鳝鱼体圆,细长,呈蛇形,属温热带鱼类,分布于东南亚、印度、中国、日本、朝鲜。在我国,除青藏高原外,各地都有分布,尤其在长江流域的各干支流、湖泊、水库、池沼、沟渠和稻田中最为常见。日本人爱吃鳝鱼,自古就有这方面的记载。例如日本古代著作《万叶集》中就记述有诗人大伴家持以“瘦人”为题写的一首歌,大意是“鳝鱼对苦夏人有益,苦夏人请多吃鳝鱼”。日本各地素有三伏天吃烤鳝鱼片的习俗。我国则喜食小暑前后一个月的鳝鱼,故有“小暑黄鳝赛人参”之说。相传,我国古代有些大力士之所以力大无穷,就是常吃鳝鱼的缘故。旧时把走江湖的人通称为“卖大力丸的”。其实,古医书《本经逢原》上还真有“大力丸”的配方,其中一味主药就是鳝鱼。鳝鱼味鲜肉美,并且刺少肉厚,又细又嫩,与其他淡水鱼相比,可谓别具一格。如果烹调得当,食后令人难以忘怀。
黄鳝无鳞,在浅水中能竖直身体的前半部分,用口到水面呼吸,把空气储存于口腔及喉部,所以显得喉部肿大。广泛分布于亚洲东南部,普遍的淡水食用鱼,除西北高原外,各地均产,栖息在池塘、小河、稻田等处,常潜伏在泥洞或石缝中。夜出觅食。生殖情况较特殊,幼时为雌,生殖一次后,转变为雄性,这种雌、雄性的转变现象称为性逆转现象。
鳝鱼的营养价值
1.鳝鱼富含蛋白质、钙、磷、铁、烟酸等多种营养成分,其钙、铁含量在常见的淡水鱼类中居第一位,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,也含有少量的脂肪、维生素B1、维生素B2等成分,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。
2.鳝鱼中含有丰富的DHA和卵磷脂。还含有极高的维生素A。
鳝鱼的食用效果
1.增强记忆力
鳝鱼中含有丰富的DHA和卵磷脂,经常摄取卵磷脂,记忆力可以提高20%。故食用鳝鱼肉有补脑健身的功效。
2.糖尿病患者理想食品
它所含的特种物质“鳝鱼素”,能降血糖和调节血糖,对糖尿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,加之所含脂肪极少,因而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。
3,保护视力
维生素A可以增进视力,促进皮膜的新陈代谢。
鳝鱼的食用禁忌
1.鳝鱼动风,有瘙痒性皮肤病者忌食;有痼疾宿病者,如支气管哮喘、淋巴结核、癌症、红斑性狼疮等应谨慎食用;另凡病属虚热,或热证初愈,痢疾,腹胀属实者不宜食用。
2.黄鳝的血液有毒,误食会对人的口腔、消化道黏膜产生刺激作用,严重的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,使人四肢麻木、呼吸和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。
3.鳝鱼不宜过量食用,否则不易消化,还可以引发旧症。
鳝鱼的选购
鳝鱼头粗尾细,圆而细长,色泽黄褐,腹部灰白,头大、口大、唇厚、眼小,体滑无鳞。以4~五月份的最好。新鲜的鳝鱼,浑身粘液丰富,色黄褐而发亮,并不停游动。
鳝鱼的存储
鳝鱼最好现杀现烹,不要吃死鳝鱼。如果需要存放一二天时,可以买几条泥鳅跟鳝鱼一起放在盆里,这样可以保持鳝鱼鲜活的品质。
鳝鱼的烹饪小技巧
1.鳝鱼宜现杀现烹,鳝鱼体内含组氨酸较多,味很鲜美,死后的鳝鱼体内的组氨酸会转变为有毒物质,故所加工的鳝鱼必须是活的。
时令:6月-8月
存储时间:1天
黄鳝肉嫩味鲜、刺少。营养价值甚高。鳝鱼中含有丰富的DHA和卵磷脂,高蛋白低脂肪,其钙、铁含量在常见的淡水鱼类中居第一位。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,有“小暑黄鳝赛人参”之说。
鳝鱼的营养成分
营养元素
含量(每100克)
营养元素
含量(每100克)
能量
89千卡
蛋白质
18克
脂肪
1.4克
碳水化合物
1.2克
维生素A
50微克
维生素E
1.34微克
硫胺素
0.06毫克
核黄素
0.98克
胆固醇
126克
钾
263毫克
钠
70.2毫克
钙
42毫克
镁
18毫克
铁
2.5毫克
锰
2.22毫克
锌
1.97毫克
铜
0.05毫克
磷
206毫克
硒
34.56微克
烟酸
3.7毫克
鳝鱼的功效
补血
补气
消炎
消毒
除风湿
如何挑选鳝鱼
鳝鱼一般喜欢静卧在水底,如果氧气不足,会浮出水面呼吸氧气,这也就意味着鳝鱼将会很快死去了。鳝鱼一旦死去,体内的组氨酸便会分解产生组胺,组胺是有毒物质,食用后会头晕、胸闷、头痛、血压下降的症状。因此不要购买浮出水面的鳝鱼。
鳝鱼的储存方法
鳝鱼如要存放几天再食用,放进装满清水的盆里即可,不需要喂食物。鳝鱼要现杀现吃,死后便会产生有毒物质。
烹饪技巧
鳝鱼宜现杀现烹,鳝鱼体内含组氨酸较多,味很鲜美,死后的鳝鱼体内的组氨酸会转变为有毒物质,故所加工的鳝鱼必须是活的。
黄鳝肉味鲜美,骨少肉多,可炒、可爆、可炸、可烧,如与鸡、鸭、猪等肉类清炖,其味更加鲜美,还可做为火锅原料之一。
营养分析
1.鳝鱼富含DHA和卵磷脂它是构成人体各器官组织细胞膜的主要成分,而且是脑细胞不可缺少的营养;
2.鳝鱼特含降低血糖和调节血糖的“鳝鱼素”,且所含脂肪极少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;
3.鳝鱼含丰富维生素A,能增进视力,促进皮膜的新陈代谢。
传说